人民日报: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人民论坛)

发布者:磁湖新闻发布时间:2023-09-28作者:邹翔浏览次数:10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地球仪,这是学生们送给他的教师节礼物。地球仪上,已经推广了菌草技术的地方都被贴上了标识。如今,菌草技术不仅推广到国内500多个县区,还被推广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民谋利、为国争光、造福人类”,在林占熺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毕业后加入菌草科研团队,致力于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一名优秀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求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同时胸怀世界、放眼未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折射出胸怀天下的高尚追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为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应当涵养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传承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教育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将其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能够更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四十余载教书育人,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以哲启思、以文化人,培养了一大批哲学教育和科研人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教师石灵芝,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坚持以文化道、以意动人,让课堂有情境、有情感、有意思、有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引导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教育应该顺应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从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必须有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格局、大的担当、大的气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国良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